除了能给初见到送餐机器人的老外一些“China Shock”之外,酒店机器人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低。
不过,就在这个越来越泯然众人的赛道中,却传出一则大消息:送餐机器人行业龙头云迹科技,准备上市了。
成立于2014年的云迹科技,在2023年就已经包圆了国内送餐机器人12%的市场,以及全球送餐机器人9%的市场,合作酒店约3万多家,业内排名第一。
云迹科技的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云迹科技已经亏损高达8亿,着实不是个好看的数字。
其实,早在十年前我国就有企业布局送餐机器人了,之所以如今普及成“街机”,站在酒店方面考虑,其实有三点:
不管是出于卫生需求、安全需求还是服务需求,无接触送餐,一度成为酒店都在卷的项目。
最初的送餐机器人还不是很好使,经常走错房间,要么就是忘了自己体内还装着一份外卖。
但是随着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内卷,送餐机器人的效率越来越高,操作也日渐人性化。
但普通酒店毕竟不是五星级酒店,服务员人手本来就有限,高峰期根本忙不过来。
而与之相比,市面上常见的送餐机器人售价大概在2万~8万元左右,而且除了充电和维修,基本能做到全年无休。
再加上如今的机器人功能逐渐丰富,一台送餐机器人偶尔也能充当门童+接待等多种工作。
如果按照每台机器人使用时间为5、6年算,平均每年的开销也不过几千,相比于人力成本来说,划算太多了。
不过,有不少酒店的运营人员表示,几台送餐机器人并不能为酒店减少任一原有的编制。
然而,在成本和需求方面的考量之外,酒店购买送餐机器人,第三重原因就是被逼无奈。
刀哥就记得,曾经在酒店点了一杯瑞幸,但外卖迟到了将近一小时才送到门口,冰块都化了。
与快递员联系才知道,他早就把快递送到了机器人手里,但机器人愣是在大堂发生了故障,捣鼓半天才能继续送单。
但无奈就是这样不好使的“人工智障”,也架不住各大财大气粗的酒店纷纷购入来彰显自己的服务水平和科技属性。
如果说什么智慧房屋、无人开房等项目还比较难操作,那买个机器人这么简单的事情,卷起来肯定不能落下。
过去,随便一个酒店的送餐机器人,都会获得大量打卡评价,和意外的短视频露出;如今,虽然拍摄者更多是老外,但送餐机器人依旧还是雷打不动的“流量密码”。
再加上前几年各种无人酒店、送餐机器人风口正盛,就算不想买送餐机器人的酒店,也不得不买上几台,以免错过“流量大势”。
好在不光酒店卷,厂家也卷,送餐机器人的价格一降再降,也让这个“赛博劳模”慢慢从精品酒店的象征,变成了“街机”。
作为曾经的黑科技代表,送餐机器人不仅话题度下降,就连盈利能力也备受质疑。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下,龙头企业云迹科技仍要坚持上市,与其说是为了更进一步,不如说是寻求自保。
别人不说,云迹科技之所以能把市占率干到行业第一,靠的就是其较高的性价比打法。
2016年,云迹科技的早期产品价格大多都在10万元左右,而到了2023年,其产品的大部分售价已经低至2万~3万元。
云迹科技的主打产品“格格”系列机器人,价格从2.68万元降至2.09万元后,销量在两年内翻了将近5倍。
尽管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以及对公司内部结构的优化,云迹科技的毛利率在过去几年逐年走高。
但是价格过低的打法,仍然让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没能拿出亮眼的营收成绩,3年亏损高达8.15亿。
走出价格战内卷的路径有很多,从技术角度实现功能突破,绝对是其中最理想的一种。
送餐机器人看似黑科技,其实功能十分单一,其主要的部件的激光雷达、定位系统、交互系统,如今早就被“科技祛魅”不再神秘。
只要解决了固定路径和交互方式,送餐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就解决一大半,而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机器人,都能完美完成任务。
比如,有的机器人会在消费者开门后识别消费者性别,甚至还有机器人对衣着清凉的消费者发出“多穿点”的忠告。
还有不少机器人会主动和路过的消费者交流打招呼,甚至吐槽路过的路人,甚至还有点惊悚。
站在酒店角度,虽然买一台送餐机器人的纸面消费并不贵,但如果算上维修和保养成本,以及预留的场地、设备的因素,这个“赛博劳模”其实并不省心。
如果能让送餐机器人承担除了送餐之外的更多任务,比起单一的送餐机器人,肯定会更受酒店欢迎。
其实,包括云迹科技在内的诸多企业已经在着手研发诸如清洁机器人、接待机器人等诸多功能的机器人,但无论是市场接受度还是技术完成度,都没有送餐机器人那样成熟。
以宇数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机器人行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全社会对于“机器人”的想象和定义。
尽管宇数科技没有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社会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但这也不妨碍宇数科技成为如今科技圈的“当红炸子鸡”。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前辈,送餐机器人最有必要向宇数学习的一点,就在于对功能的想象力。
云迹科技这类行业龙头,即便拥有3万家酒店作为后盾仍然在亏损,更别提其余的小厂了。
而站在消费者视角,除了在个别酒店和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品牌中见到类似功能的机器人,其余场景都看不到。
对于此,云迹科技也心知肚明,在他们的招股书中,特地提到了将来要拓展医院、商务楼宇、工地和社区等使用场景。
医院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部分病人行动不便,而护士护工也十分忙碌,引入送餐、送药甚至问诊等功能的机器人确实能缓解很大运转压力。
另外,诸如比较危险的辐射、易感染区域,由机器人代替护士承担这些高危运输工作,也十分合理。
尽管场景十分丰富,但送餐机器人屏幕+轮子+货仓的结构,几乎注定了这玩意只能用来送货,别的工作都有点难以想象。
反观宇数科技的产品为何能突破更大的“想象空间”,则是因为在形态上的突破限制。
比如,宇数科技通过在高扭矩电机、液态金属关节等关键技术上的投入,让宇数机器人看上去更加“仿生”。
不管是机器狗在崎岖的山路上如履平地,还是机器人在被猛踹之后迅速保持平衡,以及最近的马拉松、跳秧歌等花活。
尽管都看似有点不着调,但所有的演示都在明确一点:宇数科技的产品真的能代替人或动物工作。
其实,如果让送餐机器人完全“拟人化”会有些本末倒置,作为机器人行业中实用主义一派的典型代表,送餐机器人就是靠着死磕单一功能实现商业化的。
但如果能在死磕单一功能的基础上,增加针对目标场景的拓展功能,让“一面手”拥有“多面手”的潜力,无疑也是一大突破口。
一台能送餐、能咨询、能主动开退房,还能一路进行清洁消毒的“赛博店员”,肯定要比“一个会说话的送货柜”要有想象力得多。
一提到诸如机器人、AI等行业的发展,就有人觉得它太过“抽象”,大饼满天飞,不够实用。
但实际上,主打实用主义的科技产品,早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社会的日常运转之中,普通人早就对其视而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年暴涨4000万镑!伊兰加23年1500万离开曼联,现5500万去纽卡
一步错步步错!弟弟自杀,女儿病亡,香港大佬陈方安生晚景凄凉
日本的穷乡僻壤,不相识的中国人产生了冲突,一名中国女性砸了另外一名中国女性的车
杨瀚森10+5+4+1断3帽引全美热议:潜力无限 中国约基奇 强大武器
634分弃211选盐师定向生?这届考生用分数投票,揭扎心就业线:活色生香,为所欲为!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海外网友热议T1淘汰AL:Faker就是LPL的死敌!AL第五局的BP很糟糕